公司动态

67岁王朔谈现状:只能死在北京,但女儿不让死屋里,怕房子不好卖

2025-09-13

王朔,67岁,出现在一个叫《起初》的采访里。他说他女儿王咪让他别死在屋里,怕房子不好卖。

他听完这话,笑了。

这屋子,这身子骨


北京一套四合院,徐静蕾好多年前买给他的。现在他蜷缩在里面,像个壳。深咖色皮沙发,他裹着长袖衬衫,六月的太阳光斜着打进来,照着他苍白的脸。

背后挂着墨绿吊灯,还有装饰画,撑着一点文艺的场面。墙皮掉了,暖气片生了锈,这屋子有点破败。下雨天,屋顶滴答滴答漏水,盆就放在下面接着。他自己说,年轻时候喜欢听雨声,现在就盼着天晴。

67岁王朔谈现状:只能死在北京,但女儿不让死屋里,怕房子不好卖

墙角长了霉斑,屋里一股潮味。家具也感觉要坏了。找物业?排不上期。最后还是自己来,搬个梯子,拿胶带和塑料布糊弄一下。

房子这样,人也差不多。他自己掰着指头数:干眼症、失眠、痛风、心脑血管病、高尿酸。为了睡觉戒了茶,尿酸上去了。眼睛刚换了晶状体,回头一天刷10小时短视频,视力又不行了。

痛风疼起来,腰都直不起来。路也走不了。

医生说海鲜、肉类别碰。他刷到美食视频里的红烧肉,还是会咽口水。有次没忍住,吃了一口炖肉,结果疼得一晚上没睡着,就在沙发上抱着膝盖蜷着。

以前的日子


说起王朔,有些人可能不知道。但有些年份,他是绕不开的名字。《顽主》、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、《渴望》、《动物凶猛》、《编辑部的故事》……这些都是他写的。他那句“我瞧不上的人和事太多了,虽然我自己也狗屁不是”,很多人都知道。

1988年,他的四部小说被拍成电影,那年叫“王朔年”。九十年代,他的书卖了上百万册,街上全是盗版。姜文、冯小刚,都喊他“朔爷”。他一句话,一部电影的命可能就定了。

那笔还不清的账


事业是一回事,家里的事是另一回事。时间过得再久,有些事也抹不掉,像回旋镖,总会飞回来。

1984年,他在舞蹈学院礼堂,碰见了沈旭佳。她跳舞拿过全国的奖。王朔写了200封情书,把她追到手了。两个人挤在12平米的小屋里,穷得叮当响,窝在被窝里谈文学。沈旭佳拿自己的工资出来倒贴家用,她说:“跟着他饿不死,他脑子里有金山。”

后来王朔出名了。再后来,1994年,他带着女大学生徐静蕾回家,说是“讨论剧本”。被沈旭佳撞见了。沈旭佳摔了酒瓶,冷笑着说:“你俩喝的是我的血!”

之后,她带着女儿王咪,去了美国。

徐静蕾靠着他,拿到了资源,成了才女,当了导演。后来王朔不行了,电影没人看,投资也赔钱。人也就散了。

“他太忙了”


这些年,王朔给女儿王咪写信,寄礼物。回应总是冷冰冰的。

2013年,王咪在北京结婚。冯小刚去了,陈丹青也去了,朋友们都去了。他这个当爹的没去。他一个人躲在酒店房间里,看手机上女儿穿婚纱的照片,眼泪往下掉。

后来他才知道,婚礼上有人问女儿“你父亲为什么没来?”

王咪就淡淡说了一句:“他太忙了。”

这句话,像刀子。

现在父女俩的关系就是礼节性问候。王咪偶尔打个电话,问问他身体怎么样,然后就挂了。有一次他试着说:“爸爸想你了。”电话那头是沉默。几秒后,传来一句:“没事的话,我挂了。”

嘟…嘟…嘟…

空荡荡的房间里,他哭了。

江郎才尽?


人不可能一直在山顶。命运给你的东西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还回去。2007年,他的新书《我的千岁寒》卖得不好,发了20万册,卖出去不到10万册。版税都收不回来。2022年,又出了本《起初纪年》,写汉武帝的,也没什么动静。

他去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。评论区里都是“看不懂”、“江郎才尽”这种话。他能做的就是关掉手机,蜷回沙发里,看着女儿外孙留下的玩具熊发呆。

随时可能中风。他自己也知道。他甚至开玩笑说:“估计我迟早死在这屋里。”

然后就听到了女儿那句“你别死在屋里,不然房子不好卖!”

他写过一本《致女儿书》,里面都是忏悔。他说:“我以为时间能冲淡爱恨,却没想到恨会生根。”这份醒悟,好像来得有点晚。